护眼教育要“贴地而行”

时间:2019-07-02 14:52:36       来源:

如何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科普宣传?如何让家长、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提升对视力健康的重视程度?如何更好地发挥媒体和医疗机构的导向作用?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主办的首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高峰论坛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牵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健康报社开辟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健康教育分论坛,媒体代表、医疗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心得。

聚焦用眼习惯养成期

3岁~6岁幼儿及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是视觉发育关键期,亦是用眼习惯养成期。“这就要求我们聚焦这部分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介绍,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会同教育部体卫艺司等组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系列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这些活动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广东、四川、辽宁等省份先后启动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活动。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发布了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针对激光手术矫正近视、近视能否治愈等群众关切予以及时回应,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健康中国”微信及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平台发布,并配套制作了一图读懂、短视频等可视化产品。例如,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创作的《爱眼歌》,以MV形式呈现,邀请著名演员和体育明星出演,将爱眼护眼健康知识在互联网、地铁和公交站等公共移动设施上传播。目前,MV的点击数已达3061万次。

在媒体视角下,近视防控科普宣传如何才能收效呢?健康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行业报,《健康报》长期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健康报社主办的《学生健康报》2018年3月创刊,每周一期,每期8个版,所有内容均围绕儿童青少年健康话题。“视力防控也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为此报纸开设专栏,宣传相关科普知识。”

“健康教育要找准靶点。”新华网健康事业部总监马宁蔚表示,针对儿童青少年,要把健康知识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传播,比如动漫、漫画或者一图读懂。要让孩子了解视力损失对未来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警示性教育,让他们了解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要“找对人”

今年1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推动下,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同发起,分别成立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志愿服务总队,同时以“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中的眼科专家为基础,以其个人名义成立10支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小分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是其中一支小分队的队长。“做好健康科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听、好记、好用3个原则。”姚玉峰认为,科普的前提是受众愿意接受,“如果大家听着听着睡着了,这种科普是没有作用的”。

姚玉峰说,要让受众爱听,首先内容要接地气,健康教育要“贴地而行”;其次,要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电视媒体是首选,“这个宣传阵地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此外,健康教育要“找对人”。“简单地说,就是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科学的近视防控知识传播给学生。小孩不一定听家长的话,但一定听班主任的话。”

“医生也是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副院长陈伟蓉坦言,“医疗机构目前主要从事近视治疗相关工作,关口前移的健康教育还有诸多不足”。她建议尽早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评选工作,推动近视防控。

“我很赞同。”对于陈伟蓉的观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频频点头。据悉,该院近期举办了“近视小飞侠”等公益活动,通过漫画宣教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真正受益。

关键词: